四月二十二日,观众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了解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工作示意模型。 |
浙江百姓办事找政府最多跑一次,北京市民便利生活使用“北京通”,11.2亿张“一卡通用”的社会保障卡,“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监管新模式……
4月22日,福建福州举行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推介活动同步展开。一串串数据、一项项成果,折射出近年来中国数字化发展的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数字建设成果丰富
2月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通知,向71个部门、37个地方征集数字中国建设年度最佳实践。32天内,共收到最佳实践成果案例147个。经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委员评审,遴选出30个最佳实践成果。
这些成果分为“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打破信息孤岛,打通数据壁垒”“监管无死角,治理更高效”“服务零距离,企业好办事”和“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5个板块,覆盖了各地区、各部门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特别是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系统整合共享、市场监管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
比如,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异地就医“全国一卡通”,全国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信息监管体系,福州市12345便民服务平台,海南省“多规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公安部刑事侦查局—腾讯公司“守护者计划”联合项目,展现了中国深化“放管服”改革,打破信息壁垒,促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建设成绩。
电子政务快速发展
创新社会治理,中国电子政务工作驶入快车道。
“12345,有事找政府”现已成为福州百姓熟知的口头禅。在这一平台,便民服务类诉求办结时限3个工作日,紧急类诉求件要求马上办理、当天回复,福州市12345系统平台自2003年开通以来,已运行15年,日均处理不同诉求3100多件,群众基本满意率98%以上。
创新服务,利企便民,中国电子政务深入推进,政务新媒体成为沟通社情民意的新渠道。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2日在会上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71个国务院部门和直属机构开通了政府网站,各级党政机关在腾讯开通政务微信账号超过51万个,在新浪开通政务微博账号超过13.4万个。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认为,政务数据资源建设,不仅仅是示范和引导,更是对原始数据资源的盘活和赋能。他建议,要以政务数据资源建设为抓手,引领全局性的数据治理体系建设。
数据促进现代治理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中这样说。
“打破信息孤岛,打通数据壁垒”,正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工作的发展目标。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副主任王益民表示,数据背后代表的是政府职能,代表的是权利和义务。打破数据壁垒,不单单是一个技术概念,更是一个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的范畴。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认为,数据对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作用。“数字中国建设实践成果汇聚了多种信息技术,完整、准确、及时的数据以及能够实现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数据共享协同,是我们实现高效治理、高效监管、有效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如何利用数据更好提高现代化治理水平?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数字福建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建议,应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外包、购买服务、PPP等多种方式引进社会专业化力量参与电子政务建设,让经济实体和民众享受到“数字中国”所带来福利和红利。
(本报福州4月22日电)